老子《妙真经》 老子遗风

前言《道教义枢》曰:“尹生所受者,唯《道德》、《妙真》、《西升》等五卷。”当年老君西遂流沙,至涵谷关,为关令尹喜演《道德》两篇,上下两卷,论修身治国,戒刚守雌,挫锐解纷,行慈检谦下之道,成五千余言。尹喜又录老子谈论言旨为《西升记》,后人又改记为经,成《西升经》。《西升经》道藏中颇多记载,又多通行本。而《妙真》一经,却成佚文,世不复见。我好道甚笃,常诵《道德》一经。但多年寻觅《妙真经》而不可得,不能复见老君当年遗论,心中未免遗憾。清修之余,顺手翻阅《敦煌道藏》,却在无意中得见《无上秘要》中所引《妙真经》佚文,不由欣喜若狂,真是得来全不费功夫啊。观其经意,确有老子遗风。道门学堂不敢自秘,故录其文而成一篇,愿与诸道友共享。
道教神话传说当年老君西遂流沙,至涵谷关,为关令尹喜演说《道德》两篇,上下两卷,成五千余言。尹喜又录老子谈论言旨为《西升记》,后人又改记为经,成《西升经》。《西升经》道藏中颇多记载,又多通行本。而《妙真》一经,却成佚文,世不复见。《敦煌道藏——无上秘要》中引用《妙真经》佚文。
柳存仁先生提及道籍中收录之两种可能的《妙真经》本,并略做了辑佚工作,足资参考。是经刘宋佛道论争时,谢镇之〈重 与顾道士书〉一文已提及,而《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.大道家令戒》也提到这部经典, 〈大道家令戒〉之年代,根据学者研究,有的以为是三国曹魏之作品,有的认为成书於北魏,或以为成立於苻秦初至北魏初,小林正美则推翻众说以为是刘宋末期之作。因此,小林氏以此为基础认为《老子妙真经 》乃成立於刘宋中期至宋泰 始六年之间的经典。 基本上,小林氏之考证似嫌主观粗略,笔者赞成〈大道家令戒〉乃曹魏作品之说,而从《老子妙真经》之内容看来,多属素朴之黄老道家言(参考後文之论述),不应该是南朝时期道派林立竞争时代之道经。所以,《老子妙真经》成书时代当更早於曹魏了!
从《老子妙真经》之残文看来,极少言及方术,甚至精气神观念亦鲜出现,反多思想性之诠释。所以虽然重视「守一」,而言:「妙真经上云道有真一,真人所以轻举虚 者,使群物自得玄得一以生也。天不得一不能清,地不得一不能明,? 人知一万事毕,不能知一,道不妄出。」 不过对於「一」之解释,则是相当哲学式的说法,其言曰:「言道未始而有,故谓之一。一即醇粹质真无为杂糅,故谓之一。天得一清,以而无不覆? 」 所以,《老子妙真经 》作为《道 德经》之诠释经典,谨守古典道家之原则,多似庄子以下之黄老道家之论,甚少触及修行方术。所以《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.大道家令戒》言:「《妙真》自吾所作,《黄庭》三灵七言,皆训喻本经,为道德之光华。」「本经」即《道德经 》,此正显出《妙真经》辅助性之地位了!
综观《老子妙真经》、《老子西昇经 》这两部以行文诠释而非注解《道德经》之新造经典,其中所论,主要是思想原则之点醒,对於法门方术则未深论。所以,从中实看不出其究竟属於「养五藏神 」之修行法门或「守一三丹田 」术,抑是「存思历藏法」之系统?大抵所论乃原则性之道门共法,而非殊多之方术。

老子《妙真经》 老子遗风
老子《妙真经》 老子遗风


道曰:一切万物,人最为贵。人能使形无事,神无体,以清静致无为之意,即与道合。

以大居小,以富居贫,处盛卑之谷,游大贱之渊。微为之本,寡为之根,恐惧为之宇,忧畏为之门。福者祸之先,利者害之源,治者乱之本,存者亡之根。上德之君质而无文,不视不听,而抱其玄,无心意若未生根,执守虚无而因自然。混沌为一,归于本根。
上意正于无形,理于无声,起福于未有,绝祸于未生,故莫知其名。下德则不然,高尊富贵,显荣好美,善乐功名,生祸而忧之,寇害而伐之,身辱而报之。生长有其力,布施有其福。事为其方,曲为其法。赏善罚恶则伪善诈忠,如此乃自谓功名。见与道反。

制杀生者天,顺性命者人也。非逆天者勿伐,非逆人者勿杀。故王法当杀不纵天贼,当活不活杀天德。为政如此,使后世条长禁苛,兴克德之本,德莫大于活也。
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故与时争者昌,与人争者凶。是以有甲兵无所陈之,以其不争。夫不祥者,人之所不争;垢辱者,人所不欲。能受人所不欲,则足矣。得人所不争,则宁矣。
勇与敢者多权善决,安静乐能,傅国利民,不避疆大,威震百僚,摧倾境外。为政如此,得善之半。
柔于不敢者,柔弱损退,恐惧慎言,深思远虑,临事计患,务长宽和博施。为政如此,亦得善之半。
敢者,奉天顺地,莫神于至诚。仁以好施,义以制断,礼以凯敬,智以除害,信以立事,德以无大,赦人如赦于己,法人如法其子。为政如此,亦得善之善者也。

老子曰:天地媾精,阴阳自化,灾咎欲萌。淫于五色之变,视不见祸福之形;失于五音之变,听不闻吉凶之声;失于五味之变,言不中是非之情;贪于财货之变,虑不见邪正之倾。
夫五色重而天下盲矣,五音调而天下聋矣,五味和而天下爽矣,珠玉贵而天下劳矣,币帛通而天下倾矣。
是故,五色者陷目之锥,五音者塞耳之槌,五味者截舌之斧,财货者射身之矢。凡此数者,变而相生,不可穷极,难明易灭,难得易失。此殃祸之宫,患害之室。
是以圣人服无色之色,听无声之声,味无味之味。名者身之害也,利者行之秽也。是以动为身税,为荣而得小,为善而得少。故有名之名,丧我之橐。无名之名,养我之宅。
视过其目明不居,听过其耳精泄漏,爱过其心神出去。牵于欲,事汲汲。遽为于利,动惕惕。惧结连党,友以自助。此非真也。虽非道意,虽得之天不佑也。
夫非其人而任之则废,非其事而事之则废,故代司杀者必受其咎,代大匠者必伤其手。有为者效情纵欲,快心极意。志贱强求贵,居贫强求富。离本向末,殃祸不救。
罪莫大于淫,祸莫大于贪,咎莫大于僭。此三者,祸之车也。小则亡身,大则残家。

动合天心,静得地意。无言而不从,谓之善也。善者,君子之所本,百行之所长,吉阳之所舍,万福之所往来,流而不滞,用而不绝,百王所不变易,俗人之所不易,上以顺天,下以顺人,成万物,覆载群生者,善也。
不识元首,不睹本根,诈天轻地,罔鬼欺神,属辞变意,抱嫌履疑,谓之不善。不善者,动与天逆,静与地反,言伤人物,默而害鬼。
夫欺天罔地,轻侮鬼神,专己自是,动非圣人。当时虽善,恶气归流,事有邪伪而象真也,景烟类云而电不为之动。故天道不私人,人反行非天也,而自误耳!

贵坚刚强,轻忽喜怒。福善出于门,妖孽入于户。故舌耳为患,齿角不定。口舌者,患祸之宫,危亡之府。言语者,大命之所属,刑祸之所部。言出患入,言失身亡。故圣人当言而惧,发言而忧,常如临危履冰。

夫道德治之于身,则心达志通,重神爱气,轻物贱名,思虑不惑,血气和平,肌肤润泽,面有光莹,精神专固,身体轻强,虚实相成,鬓发润光,佼好难终。
治之于家,则父慈子孝,夫信妇贞,兄宜弟顺,九族和亲,耕桑时得,福实积殷,六畜繁广,事业修治常有余矣。
治之于乡,则动合中和,睹正纲纪,白黑分明,曲直异理,是非自得,奸邪不起,威严尊显,奉上化下,公如父子,爱敬信向,上下亲喜,百姓和集,官无留负,职修名荣,没身不殆。
治之于国,则主明臣忠,朝不隐贤,士不妒功,邪不蔽正,谗不害公,和睦顺从,上下无怨,百官皆乐,万事自然,远人怀慕,天下向风,国富民实,不伐而强,宗庙尊显,社稷永康,阴阳和合,祸乱不生,万物丰熟,界内大宁,邻家讬命,后世繁昌,道德有余,与天为常。

夫水之为物,柔弱通也。平静清和,心无所操,德同天地,泽及万物,大无不包,小无不入,金石不能障,敝山陵不能壅塞。其避实归虚,背高趣下,浩浩荡荡,流而不尽,折冲漂石,疾于风矣。
充大无疆,修远大道,始于无形,终于江海,升而为云,降而为雨,上下周流,无不施与,消而复息,生而复死。是故圣人去耳去目,归志于水,体柔守雌,去高就下,去好就丑,受辱如地,含垢如海,恬澹无心,荡若无己,变动无常,故能与天地终始。

道人图生,盖不谋名。衣弊履穿,不慕尊荣。胸中纯白,意无所倾。志若流水,居处市城。积守无为,乃能长生。

道曰:自然者,道之真也。无为者,道之极也。虚无者,德之尊也。淡泊者,德之宫也。寂嘿者,德之渊也。清静者,神之邻。精诚者,神之门。中和者,事之原。
人为道,能自然者,故道可得而通。能无为者,故生可得而长。能虚无者,故气可得而行。能淡泊者,故志可得而共。能寂嘿者,故声可得而藏。能清静者,故神可得而光。能精诚者,故志可得而从。能中和者,故化可得而同。是故,凡人为道,当以自然而成其名。吾前以道授关令尹生,著道德二篇。
将去,戒之曰:夫道,自然也,得之者知其自然,不得之者不知其所由然。譬犹若识音,不能深晓人心;知之口,不能言妙哉。道之绵绵,言不尽意,书不尽言,所以为子书之者,欲使子觉自然,得之后以自成。
尹生曰:学自然,奈何?
道曰:无取,正气自居。无去,邪气自除。此非祷祠鬼神之道,非欲辟不清去不正。清静请命而命自延无期,此岂非自然哉?非吾异道之意,非吾独道也。道不自然兮,何道焉兮?
无欲无为兮,道之所施兮。虚兮无兮,道安居兮。寂兮嘿兮,道之极兮。澹兮恬兮,德之渐兮。清兮静兮,神所宅兮。精兮诚兮,神所荣兮。中兮和兮,神所化兮。
以无为而养其形,以虚无而安其神,以澹泊而存其志,以寂嘿而养其声,以清静而平其心,以精诚而存其志,以中和而存其神。安心游志,使若大水之自湛深。闲居静处,使若蛟龙之自蛰藏。怀虚而不虚,泥而不泥,使若南曜之忘虚也。化德存神,使若社稷之保光。立尊神明,使若宗庙之守处。
使世不见我,若巨鱼之在大水。使人莫我知,若日出之光东。我之无穷,若大道之根相致,譬若山林大泽之自致禽兽虎狼,若深林广木之自致飞鸟百虫,若江湖之自致鱼虌蛟龙,若盛德之自致太平麒麟凤凰,若清静洁白之自致玉女芝英,若中和嘉瑞之自致吉祥,若灾异恶气之自致不祥祸殃。
十一
道曰:虚而白者,吾宅也。道者质真无形,无有音声,非有言也。人欲傅于知道者,借言以通意,虚者天地之动也,白者神明之所居也。天地之初皆从道来,有气而未有形,法自然而白,白之中未有体也。
十二
道曰:故易而为一者,吾号也。言道未始而有,故谓之一。一即醇粹质真、无为杂糅,故谓之一。天得一以清而无不覆,地得一则宁而无不载。日月得一则明而无不照,真人法则之,浑形而为一则无一不能为,神明知而为一则与鬼神共化,视而为一则无不见,听而为一则无不闻,心通而为一则无不知。吾,我也;号,名也。人能浑其形而为一,即我之名号也。
十三
一道之为真乎,道有真一,真人所以轻举虚迹者,使群物自得玄,得一以生也。天不得一不能清,地不得一不能明,人不得一不能成,玄不得一不能生,非一不能承一,非一不能御万神、制万物,万物皆称为人,知一万事毕,不能知一,道不妄出。
十四
道曰:夫人为道,道身五藏者,皆思气之盛壮微妙,从虚无来,故实者不如虚也,有者不如无也,疾者不如迟也。

这里展示的只是本书籍或视频的部分截图,完整资料请下载后阅读。

温馨提示:
1. 本站所有资源来源于用户上传和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!
2. 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和交流,您必须在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!
3. 不得使用于非法商业用途,不得违反国家法律。否则后果自负!
4. 部分玄学、武术、医学等资料非专业人士请勿模仿学习,仅供参考!
5. 如有链接无法下载、失效或广告,请联系站长处理!
6. 所有资料在您未收到之前,都可以联系微信:pan972996488无条件退款!


道门学堂_道医网 » 老子《妙真经》 老子遗风

道门学堂,细心甄别、精心筛选,是道友的电子图书馆

网站介绍 联系我们